近日,医院神经外科介入团队自主开展了首台外周血管介入手术——肝血管瘤栓塞术,帮助患者减轻了病痛,并且治愈了疾病。59岁的患者李某,因头部摔伤,入院检查治疗,该院神经外科介入团队查看病史及检查报告分析后,告知患者肝脏血管瘤破裂引发大出血的可能较大,要确保手术成功,拆除血管瘤这些“定时炸弹”,要予以外周血管介入栓塞手术。“我听医生的……”神经外科介入团队在告知血管瘤破裂的严重后果后,李某同意手术并积极配合治疗。随后,医院该院神经外科行“经皮导管肝动脉栓塞术+肝动脉造影术+股动脉穿刺术”,并在多个团队通力合作下,仅用2小时顺利将目标血管进行封堵,达到预期效果,手术成功。肝脏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,易发于30岁至50岁人群,女性较为多见。肝血管瘤较小的时候,一般没有什么症状,部分肝脏血管瘤较大或生长到肝脏边缘时,可能会出现腹部持续隐痛、餐后饱胀、消化不良等症状,如果自发破裂出血或外力撞击导致出血,则会危及生命。肝血管瘤通过药物治疗几乎无效,传统的方法是外科手术,但因手术风险大,术后恢复时间长,对身体创伤比较大。近年来,肝血管瘤的微创治疗发展的非常迅速,具有代表性的肝血管瘤介入治疗逐渐得到推广应用,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。医院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,主要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,其在股动脉用针穿刺,头发丝粗细的导管送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,通过导管往肝血管瘤注药的同时把供血血管栓塞。因药物可以抑制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,再栓塞供血动脉后,可以使肝血管瘤的异常血窦血栓形成机化,从而使瘤体缩小,一般治疗一两次就可达到治疗目的。据了解,介入微创治疗肝血管瘤有3大优点,一是体表创口小,只需穿刺即可操作;二是对脏器损伤小,随着微导管等介入材料的发展,脏器功能受到损害程度很小,短时间就能恢复;三是手术风险低。手术后的李某,3天就步行出了院。他说,自己恢复良好,肝脏血管瘤得到控制,心情也高兴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国欢编辑蒋洪飞二审陈颖三审钱诚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shwwah.com/xgaal/17380.html